獺兔傳染性口炎病

傳染性口炎傳染性口炎病原為過濾性病毒。多發生在春、秋季節,主要是1~3月齡幼兔多發病,其他家畜與試驗動物不受感染,群眾稱這種病為“流口水”。
[癥狀]潛伏期5~7天,發病初期唇、舌、上頜和口腔黏膜發炎,潮紅充血。隨后,口腔局部黏膜發生一層白色的薄膜,薄膜脫落后形成潰瘍,并流出大量口水,口水順著下頜和肉髯部的皮膚流下,該處的毛變濕粘在一起,可引起局部皮膚發炎,發生脫毛現象。因為口腔發炎,影響食欲,病兔逐漸消瘦而死亡。
[類癥鑒別]與壞死桿菌病區別,壞死桿菌病兔流涎不止,在唇、口腔黏膜和齒齦等處高度紅腫并有堅硬腫塊,以后壞死。腫塊也常發生于肉髯以至胸部。也有其他部位發生,病灶破潰后惡臭。
[治療]
(1)涂碘甘油。先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高錳酸鉀水溶液洗口腔,再涂碘甘油,每天2次。
(2)用明礬加白糖研末,撒入病兔口腔內。
[預防]
(1)注意飼料的清潔衛生,飼喂柔軟易消化的飼料,防止飼草過硬、帶刺,劃破口腔黏膜。
(2)懷疑有病時,可在飼料中加喂磺胺二甲嘧啶,每千克體重喂給0. 05~0.1克,每天1次,連喂3~5天。
(3)對兔舍、兔籠用2%火堿進行消毒,一般的消毒藥,如草木灰、石灰等效果不好,因病毒的抵抗力很強,不容易殺死。
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