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小尾寒羊與無角陶賽特羊的雜交利用優勢_養殖方法

魯西小尾寒羊與無角陶賽特羊的雜交利用優勢
魯西小尾寒羊主產區位于山東省西部的梁山縣,它是世界超級綿羊品種,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中華國寶”,具有生長發育快、體型高大、成熟早、產羔多、四季發情、常年配種等優越特性。
魯西小尾寒羊3月齡羔羊體重可達28—30公斤,公羔達32—38公斤,成年公羊體重135—150公斤,重者達183公斤;母羊80—110公斤,重者達135公斤。成年公羊體高90-110厘米,狀如牛犢;母羊80—100厘米。羔羊5—6月齡性成熟,即可配種,當年便可做“羊媽媽”。母羊一年產兩胎,一般一胎3—5羔,多者7羔,平均繁殖率280.2%,是世界上產羔率最多的綿羊品種。 魯西小尾寒羊一年四季均可發情配種,多在產后一月內配種。另外,它還有耐粗飼、抗病強等21項優點。
無角陶賽特羊原產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屬肉毛兼用型。成年公羊體重90— 100公斤,母羊55—75公斤。剪毛量2-3公斤,毛長7.5—10厘米。其胴體品質和產肉性能良好。產羔率130%左右。該品種還具有早熟、生長發育快,全體發情,耐 熱及適應干燥氣候等特點。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澳大利亞引入無角陶賽特羊,除純種繁育外,還用來與魯西小尾寒羊進行雜交,其雜交后代在產羔率、適應性、肉質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是一個雜交成功的范例。一般用無角陶賽特羊作為較理想的父本品種,小尾寒羊作為理想母本品種。
1.肉用雜交 以生產肥羔羊為主。陶X寒雜交一代(F1)結果表現出兩種名羊的優良品性。F1代母羊妊娠期平均為149.7天,產羔率223.8%,羔羊初生體重平均為4.1公斤;6月齡公、母羔羊體重分別為50.1公斤和40.2公斤。以F1代6月齡公羔與魯西小尾寒羊6月齡公羔相比較,F1代胴體重 29.5公斤,屠宰率58.3%,胴體凈肉率 80.0%,而魯羊分別為22.4公斤、 51.2%、72.5%,F1代比魯羊分別高出 7.1公斤、7.1%、7.5%,并且F1代的優質肉塊占胴體比例為46.5%,表現出良好的肉用雜交優勢。
2.級進雜交 以培育及發展種羊種群為主。無角陶賽特與魯羊雜交所產雜交一代為陶寒F1(含50%陶系血統);再用不同個體陶賽特與其配種,所產雜交二代為陶寒P2(含75%陶系血統);再用又一不同個體陶賽特與其配種,所產雜交三代為陶寒F3(含87.5%陶系血統);到陶寒F4便含有93.8%的陶系血統。一般F3代便可以做種羊進行推廣或改良其他晶系。
用無角陶賽特羊與小尾寒羊進行雜交,可以從產肉率、產羔率、肉品質、適應性等各方面大大改善小尾寒羊單個品質的質量,這將對魯西小尾寒羊在全國的推廣及發展起到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