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豬長得快有好方法

環境因素對豬的作用和影響愈來愈被人們所重視。只有為豬只創造良好的生存和生產條件,才能達到投入最少量的飼料,獲取數量多,質量好的產品的效果。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密度,通風換氣,舍內有害氣體,光照和噪音等?! ?、溫度:豬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只有極少的汗腺可以在熱天進行調節,也只有極少的汗毛抵御冬季的寒冷。因此,豬舍必須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效果,只有溫度適宜,使豬感到舒服,才能獲得高的生產性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體熱平衡破壞,體溫升高、內分泌機能減弱,而體內氧化作用加強,造成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肝臟解毒作用減弱;此外,高溫可導致心血管系統負擔過重、衰竭,體溫升高使中樞神經系統和其他重要器官蛋白質變性,則出現昏迷,最后衰竭而死。過冷則會引起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抵抗力降低,引起呼吸器官病和腸炎、下痢等疾病,低溫也是關節炎等疾病的環境誘因。因此溫度過高或高或過低都會使豬產生應急反應,導致不良后果。肉豬生長最適宜的氣溫是:體重60kg之前為16-22℃(最低14℃),體重60-90kg為14-20℃(最低4℃),體重90千克以上為12-16℃(最低10℃)?;蛘呖梢杂霉接嬎愠瞿骋惑w重的豬所要求的適宜環境溫度: T=-0.06W+26式中T----最適宜的環境溫度 w----豬的體重(kg) 當外界環境溫度高于30℃時,就應該采取降溫措施,打開縱向排風系統,噴灑涼水或加喂青綠多汁飼料?! ?、濕度:濕度對豬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機體的體熱調節來影響豬的生產力和健康,它是與溫度、氣流、輻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適宜的濕度下,濕度對豬的生產力和健康影響不大??諝鉂穸冗^高使空氣中帶菌微利沉降率提高從而降低了咳嗽和肺炎的發病率,但是高濕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滋生。容易患疥癬、濕疹等疾患,另外高濕常使飼料發霉墊草發霉,造成損失。豬舍內空氣濕度過低,易引起皮膚和外露粘膜干裂,降低其防衛能力使呼吸道及皮膚病發病率高。因此建議豬舍的相對濕度以50--70%為宜?! ?、密度:育肥豬大群飼養、同槽進食能提高食欲,促進生長,有效利用圈舍和設備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但如分群不合理,又會因咬架、爭食等而影響豬的增重。分群時一般把來源相同、體重接近、強弱和氣質基本一致的豬合群喂養。每群豬的頭數不宜太多,要依圈舍面積和飼養密度而定。實踐證明,15?60kg的生長育肥豬每頭所需面積為0.6?1.0?,60kg以上的育肥豬每頭需1.0-1.2?,每2頭育肥豬要有20~30厘米長的飼槽.每圈頭數以10-20頭為宜.但具體數目可因不同環境條件而異,在我國北方,由于平均氣溫低且氣候干燥,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南方的夏季氣溫較高,濕度大,則應適當降低飼養密度. 4.通風換氣:集約化高密度飼養的生長育肥豬一年四季都需通風換氣,通風可以排除豬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內濕度,防止圍護結構內表面結露,同時可排除空氣中的塵埃、微生物、有毒有害氣體(如NH3、H2S、CO2等),改善豬舍空氣的衛生狀況。所以,豬舍在任何季節都需要通風,特別是冬季往往為防寒而關閉門窗,造成舍內潮濕和空氣衛生狀況惡化,必須注意適當通風。在冬季通風和保溫是一對矛盾,有條件的企業可用在滿足溫度供應的情況下,根據豬舍的濕度要求控制通風量;為了降低成本,應該在保證豬舍環境溫度基本得以滿足的情況下采取通風措施,但在冬季一定要防止"賊風"的出現.豬舍內氣流以0.1-0.2m/s為宜,最大不要超過0.25m/s. 5.光照適宜的太陽光能加強機體組織的代謝過程,提高豬的抗病能力.然而過強的光照會引起豬的興奮,減少休息時間,增加甲狀腺的分泌,提高代謝率,影響增重和飼料轉化率.育肥豬舍內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豬采食和飼養管理工作即可,使豬得到充分休息. 6.噪音豬舍的噪音來自于外界傳入,舍內機械和豬只爭斗等方面.噪音會使豬的活動量增加而影響增重,還會引起豬的驚恐,降低食欲.因此,要盡量避免突發性的噪音,噪音強度以不超過85dB為宜.而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興奮神經,刺激食欲,提高代謝機能,就像人聽音樂心情舒暢一樣。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適當的放些輕音樂,對豬的生長是有利的?! ∠嘈艔V大養豬的朋友如果在以上問題加以注意,肯定能在養豬業上獲得更可觀的經濟效益!